产品目录

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经理
电话:0371-6891528
邮箱:service@bangshuo.net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脱硫罚单再出 环保成排放企业“生死线”

编辑:河南宏大脱硫有限公司   时间:2014/08/16   字号:
摘要:脱硫罚单再出 环保成排放企业“生死线”
中国产经新闻报:
    7月15日,国家发改委再一次给脱硫设施未正常运行的企业送去了一道罚单。据了解,这道罚单,包括了10家燃煤电企业,罚金高达5.19亿元。
 
    这是除了环保部之后,又一个部委向“脱硫作弊生”开出罚单,而此次发改委的罚单不单单是给那些领取政府补贴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其中也有宏观调控更加符合市场化的新意。
 
    处罚企业拿了补贴不干活
 
    “十一五”期间,国家给出了脱硫补贴电价的优惠政策。但有些企业拿了补贴却不干活,这就引来两个部委的罚单。此前,环保部对去年脱硫数据造假的19家企业予以处罚,这次发改委再开大额罚金。
 
    “此次政府调控手段只是增加了处罚度,但仍然是事后‘追缴’而已,污染已经成为事实,企业既罚了款,环境也没有得到改善。只不过违法成本的增加能够让企业意识到守法的重要性,否则贪了芝麻丢了西瓜。”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对记者表示。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也表示,电企脱硫问题由来已久,从目前国家相关部委的追缴、处罚力度来看,在脱硫问题的监管上的确有进步。
 
    业内人士对记者说,虽然发改委运用的是行政处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可以看成是市场行为。相关部门运用补贴政策来促进煤电企业进行脱硫作业,这就相当于政府部门与企业签订了一份“合同”,企业在履行这份“合同”的时候出现了违约行为,政府部门要求企业将未按“合同”要求履约的那部分资金退还并支付“违约金”,这就是一种市场行为,也是企业间合同违约时最常见的处理方式。
 
    不过,在接受采访的乾坤大略网主编曹久强看来,他并不认可这个观点,他说,这还是政府用看得见的手在干预经济。
 
    “因为这个主要是针对环保的,环保领域属于公共领域。市场对于公共领域是失效的。这是政府为了保护环境,督促企业转型的行政手段。而且这个合同是不对等的,企业没有选择权。这种补贴也是行政手段,企业也没有不接受的权利。”曹久强对记者表示。
 
    煤电企业脱硫问题由来已久,国家这种调控手段,是否真能起到作用。
 
    侯宇轩对记者表示,国家这种调控手段,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其他电厂不想惹祸上身也开始积极整改,但是如何保证电厂环保的持久性才是根本,脱硫设施运转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由此可以看出,政府运用行政手段一次次开出的罚单,并不能治整个行业现在存在的根本问题,关键还要看企业。
 
    企业“作弊”要当心
 
    脱硫罚单前一段时间已经开出一次,而此次罚款的开出对燃煤发电企业来说,又是一种警醒。
 
    “煤电企业目前主要还处于亏损,负荷运行达不到70%以上,根本没有盈利。负荷运行成本本来很高,利润很低,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再加环保设备,成本会更高。使用脱硫设备,在运行当中也会增加负荷,运营的成本相应地又会增加。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全国绿色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新农村建设服务中心沈新榕主任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侯宇轩也对记者表示,罚单与成本之间的权衡是企业做出违法行为的依据,只有当罚单远远高于成本才会让企业不再愿意冒险做违法排污的事情,政府只有不断加大处罚力度,并且加强检查频率,才能让企业放弃铤而走险。
 
    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下一步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突出检查重点,督促发电企业提高环保设施运行效果,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进一步好转。同时要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继续加大处罚力度,对情节严重的价格违法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沈新榕主任对记者表示,对于企业来说,最令其头疼的问题就是资金的来源,一些企业投入生产运营,本来就是靠银行贷款支撑,而如果再添置环保设备的话,资金问题就需要考虑。
 
    不过,他也给出了建议,国家可以在银行贷款这方面多给予一些政策,我认为,鼓励银行贷款可能是连接他们之间的一个平台,企业要生存,就要生产。不能正常运营的话,就会陷入更大的恶性循环。
上一条:脱硫脱硝市场未来成长空间大 下一条:脱硫设备迎双重利好